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

新北市淡蘭古道

淡蘭古道-新北旅遊景點|石碇區

淡蘭古道的開闢史,可遠溯自清朝嘉慶年間,指由淡水,經基隆、瑞芳、三貂嶺,進平溪、雙溪,然後到宜蘭的古道,古道之名即取義於此,是當年來往臺北、宜蘭間最重要的一條道路。當時臺灣總兵劉明燈曾經在三貂嶺的岩壁上題詞成碑,史稱[金字碑],聯繫瑞芳猴硐與雙溪區間的淡蘭古道也因此又稱為金字碑古道。旅客可搭前往北迴線、平溪線的電聯車於猴硐站下車,步行至猴硐國小旁,即可接上古道入口,並翻越山嶺至牡丹火車站。古道路線是由臺北的艋舺經古亭村,經過觀音嶺腳至深坑街,在經楓子林出口石碇街,穿越烏塗崛嶺,涉灣潭渡經鶯仔瀨、石槽坑、四堵寮到達金面頭分水崙下領,經由礁溪街入噶瑪蘭城。此為文獻中對淡蘭古道石碇段的記載。清嘉慶年間,由於經歷了朱一貴及林爽文事件,並且為了實施屯番制度,因此對北三貂防務相當重視,在北台山區先後修築了許多山道,所以古道的基本意義也在防民亂番害的軍事意圖中漸漸展現。古道影響社會生活是藉由軍事防備而使得區域具安全性,也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安溪人使用此交通路線湧入北拳山山區開墾,因此古道的形成正是石碇等聚落得以成形的主要命脈。到了嘉慶末年,為了開闢農田種水稻,古道在此則轉換了另一種涵意,為了灌溉水稻,先民利用家鄉的農田水利技術在此地開墾新的生命,由於楓子林之山中水澗水源不足以種植水稻,因此必須取自景美溪水源,所以就沿著舊時古道而開挖出長達三公里的水圳,此時的古道不但具備生活空間的連結角色,更是生活經濟來源的重要關鍵。同治年間,樟腦與茶的出口貿易才剛開始,同時也影響台灣本身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,以楓子林、石碇兩地來說,社會經濟不再是以種植水稻為主,取而代之的是茶葉與樟腦,生產茶葉須要有人從事採茶、製茶、茶師及包裝,生產樟腦也一樣。因此,古道便成為運送此類經濟作物的主要交通幹線,通行的大多是挑夫和商旅。

【bluezz精選文章】

【pink精選文章】

【其他文章】

Bluezz粉絲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